日期:2023/05/03

氣候變化持續變化的亮點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年度報告,氣候變化在2022年持續變化。乾旱、洪水和熱浪影響了各大洲,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南極的海冰下降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準,歐洲一些冰川的融化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準。《2022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由於吸熱溫室氣體達到了創紀錄水準,陸地、海洋和大氣發生了全球範圍的變化。儘管在過去三年拉尼娜事件產生了冷卻影響,但2015-2022年仍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八年。
Highlights of the continuous advance of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 continued its advance in 2022, according to the annual report from the WMO. Droughts, floods and heatwaves affected communities on every continent and cost billions of dollars. Antarctic sea ice fell to its lowest extent on record and the melting of some European glaciers was great. The 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 2022 shows the planetary scale changes on land, in the ocean and in the atmosphere caused by record levels of heat-trapping greenhouse gases. The years 2015-2022 were the eight warmest on record despite the cooling impact of a La Niña event for the past three years.
世界氣象組織的年度報告強調氣候在持續變化

2023年4月21日,日內瓦(WMO) -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的年度報告,從山峰到海洋深處,2022年氣候變化均在繼續。乾旱、洪水和熱浪影響了各大洲,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南極的海冰下降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準,歐洲一些冰川的融化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準。
《2022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由於吸熱溫室氣體達到了創紀錄水準,陸地、海洋和大氣發生了全球範圍的變化。就全球溫度而言,儘管在過去三年拉尼娜事件產生了冷卻影響,但2015-2022年仍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八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在2022年再次達到了創紀錄的水準,而且這一趨勢還將持續數千年之久。
“溫室氣體排放在繼續上升,氣候也在繼續變化,同時,世界各地的人們在繼續遭受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的嚴重影響。舉例來說,2022年,東非的持續乾旱、巴基斯坦的破紀錄降雨以及中國和歐洲的破紀錄熱浪影響了數千萬人,導致了糧食不安全,推動了大規模遷移,並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和損害,”WMO秘書長佩特裡·塔拉斯說。
“然而,事實證明,聯合國各機構之間在應對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引發的人道主義影響方面開展的合作非常有效,特別是在減少相關的死亡率和經濟損失方面。聯合國“全民預警”倡議旨在填補現有的能力差距,以確保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能獲得預警服務。目前,尚約有一百個國家不能提供充分的氣象服務。要實現這一雄心勃勃的任務,需要改善觀測網路,並投資於預警、水文和氣候服務能力,”他說。
WMO的這份新報告附有一張故事地圖,為決策者提供了氣候變化指標進展情況的資訊,還顯示了改進後的技術如何使向可再生能源的過渡比以往更便宜、更易得。
除氣候指標外,報告還關注於影響問題。水文氣象危害、新冠疫情,再加上長期衝突和暴力的複合影響,加劇了不斷上升的營養不良問題。
報告稱,在這一年裡,與氣候和天氣有關的災害性事件導致了流離失所人口新增,並使年初時已生活在流離失所中的9500萬人中的許多人狀況惡化。
該報告還重點關注了生態系統和環境問題,並展示了氣候變化是如何影響樹木開花或鳥類遷徙等自然界中反復出現的事件的。
本《WMO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於2023年地球日之前發佈。其主要結論呼應了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地球日的講話。
“我們已掌握了工具、知識和解決方案。但我們必須加快步伐。我們需要加快氣候行動,更深入、更快速地減少排放,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我們還需要大規模地增加對適應和復原力的投資,特別是對那些對造成危機的責任最小的最脆弱國家和社區的投資,”古特雷斯先生說。
在WMO發佈該報告之前,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機構發佈了《歐洲氣候狀況報告》。這份報告是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的補充,其中納入了截至2020年的資料。
數十位專家為本報告做出了貢獻,包括國家氣象水文部門(NMHS)、全球資料和分析中心,以及區域氣候中心、世界氣候研究計畫(WCRP)、全球大氣監視網(GAW)、全球冰凍圈監視網和ECMWF負責運行的哥白尼氣候變化機構。
聯合國夥伴包括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UNESCO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國際移民組織(IOM)、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UNHCR)、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UNDRR)和世界糧食計畫署(WFP)。

氣候指標
2022年的全球平均溫度比1850-1900年的平均值高出了1.15 [1.02至1.28]°C。2015年至2022年是1850年有儀器記錄以來最暖的八年。儘管連續三年出現了有降溫效應的拉尼娜現象,但2022年仍是第五或第六個最暖的年份。像這樣的“三峰”拉尼娜現象在過去50年中只發生過三次。
三種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濃度在2021年達到了觀測到的最高紀錄,2021年是可獲得全球綜合值(1984-2021年)的最近一年。從2020年到2021年,甲烷濃度的年度增長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特定地點的即時資料顯示,這三種溫室氣體的水準在2022年都在繼續上升。
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間,有長期觀測資料的基準冰川經歷了平均厚度超過−1.3米的變化。這一損失比過去十年的平均水準大得多。在有記錄的10個品質平衡負值最大年份(1950-2022)中,有6個發生在2015年以後。自1970年以來,累積的厚度損失達到了近30米。
由於冬季降雪很少、2022年3月撒哈拉沙塵入侵、5月至9月初的熱浪等一系列原因,歐洲阿爾卑斯山打破了冰川融化的紀錄。
瑞士的冰川冰量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損失了6%,而2001年至2022年期間則損失了三分之一。有史以來第一次,夏季融化季未留下任何積雪,即使在最高的測量點也是如此,因此未有新冰積存。7月25日,瑞士的一個氣象氣球在5184米的高度上記錄到了0攝氏度,這是其69年記錄中的最高零度線,也是第二次零度線高度超過5000米(16404英尺)。勃朗峰頂峰報告了新的溫度記錄。
對亞洲高山區、北美西部、南美和北極部分地區,冰川的測量也顯示出冰川品質在大幅減少。在冰島和挪威北部有一些品質增加,這與高於平均水準的降水和相對涼爽的夏季有關。
根據IPCC的資料,在1993-2019年期間,全球冰川損失了超過6000Gt的冰量。這相當於西歐最大的湖泊萊蒙湖(也稱日內瓦湖)大小的75個湖泊的水量。
格陵蘭島冰蓋的總品質平衡連續26年為負。
2022年2月25日,南極洲的海冰降至192萬平方公里,是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準,比長期(1991-2020年)平均值低近100萬平方公里。在該年的餘下時間裡,海冰持續低於平均水準,在6月和7月創下了新低。
9月夏季融化結束後,北極海冰並列成為衛星記錄中第11個最低的月度最小冰範圍。
2022年,海洋熱含量達到了新的觀測記錄。溫室氣體滯留在氣候系統中的能量約有90%進入海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更高的溫度上升,但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風險。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海洋變暖的速率特別高。儘管拉尼娜現象持續存在,但在2022年,58%的海洋表面至少經歷了一次海洋熱浪。
2022年,全球平均海平面(GMSL)繼續上升,達到了有衛星測高記錄以來(1993-2022年)的新高。在有衛星記錄的第一個十年(1993-2002年,2.27毫米/年)和最近的一個十年(2013-2022年,4.62毫米/年)間,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翻了一番。
在2005-2019年期間,冰川、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陸地總冰量損失對GMSL的上升貢獻了36%,而海洋變暖(通過熱膨脹)貢獻了55%。陸地儲水的變化貢獻了不到10%。
海洋酸化:二氧化碳(CO2)與海水發生反應,導致pH值下降,被稱為“海洋酸化”。海洋酸化威脅著生物體和生態系統服務。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的結論是:“具有很高信度的是,公海表面的pH值現在是至少26000年來的最低值,至少從那時起,當前的pH值變化率是前所未有的。”

社會經濟和環境影響
乾旱籠罩了東非。連續五個雨季的降雨量都低於平均水準,這是40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截至2023年1月,在乾旱和其他衝擊的影響下,估計整個地區有2000多萬人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
7月和8月破紀錄的降雨導致巴基斯坦大範圍洪水。1700多人死亡,3300萬人受到影響,近800萬人流離失所。總破壞和經濟損失估計為300億美元。7月(比正常情況高出181%)和8月(比正常情況高出243%)都是全國有記錄以來最潮濕的月份。
在夏季,破紀錄的熱浪影響了歐洲。在一些地區,極端炎熱的天氣與異常乾燥的條件同時出現。在西班牙、德國、英國、法國和葡萄牙,與歐洲高溫有關的超額死亡人數總共超過15000人。
中國經歷了自有全國記錄以來範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熱浪,從6月中旬一直持續到8月底,導致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天,幅度超過0.5°C。這也是有記錄以來第二個最乾燥的夏天。
糧食不安全:截至2021年,23億人面臨糧食不安全問題,其中9.24億人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問題。據預測,2021年有7.679億人面臨營養不良,占全球人口的9.8%。其中一半在亞洲,三分之一在非洲。
2022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季風季前發生的熱浪造成了作物產量下降。再加上在烏克蘭的衝突開始後,印度禁止小麥出口和限制大米出口,威脅到了國際糧食市場內主食的供應、獲取和穩定,給已受到主食短缺影響的國家帶來了高風險。
流離失所:在索馬里,由於乾旱對牧民和農民生計的災難性影響以及這一年的饑餓,近120萬人成為境內流離失所者,其中有6萬多人在同一時期越境進入衣索比亞和肯亞。同時,在索馬里受旱災影響地區,收容了近35000名難民和尋求庇護者。在衣索比亞,還有51.2萬名與乾旱有關的國內流離失所者。
巴基斯坦的洪災影響了約3300萬人,包括受災地區收容的約80萬阿富汗難民。截至10月,約有800萬人因洪災而在國內流離失所,約有58.5萬人在救濟場所避難。
環境: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和環境有重要影響。例如,最近重點評估了青藏高原周圍獨特的高海拔地區,這是北極和南極之外最大的冰雪儲藏地,結果發現全球變暖正在導致溫帶的擴大。
氣候變化也在影響自然界中反復出現的事件,如樹木開花或鳥類遷徙的時間等。例如,日本櫻花的開花時間自西元801年以來就有記載,由於氣候變化和城市發展的影響,自19世紀末以來,櫻花的開花時間已提前。2021年,盛花期是3月26日,這是1200多年來最早的記錄。2022年,開花日期是4月1日。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並非所有的物種都會對相同的氣候影響作出反應或以相同的速度作出反應。例如,五十年來117個歐洲候鳥物種的春季遷徙時間顯示出與其他春季事件的不匹配程度越來越高,如落葉和昆蟲飛行,這些活動對鳥類的生存很重要。這種不匹配很可能導致一些遷徙物種的種群數量下降,特別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越冬的物種。
編者按
這份報告採用的資訊來自許多國家氣象水文部門(NMHS)和相關機構以及區域氣候中心、世界氣候研究計畫(WCRP)、全球大氣監視網(GAW)、全球冰凍圈監視網以及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機構。聯合國夥伴包括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UNESCO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國際移民組織(IOM)、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UNHCR)、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UNDRR)和世界糧食計畫署(WFP)。
WMO感謝WMO網路中各位專家辛勤付出和勤奮工作,使這份報告成為有關氣候狀況和氣候影響的權威資訊來源。我們特別感謝這份報告的主要作者John Kennedy。
WMO盡可能以1991-2020年氣候標準正常值作為基準期,做到報告的一致性。然而,對於有些指標,不可能採用這一基線,因為缺少整個時期的測量資料,抑或因為需要更長的基準期來計算具有代表性的統計資料。
全球平均溫度使用的基線是1850-1900年。IPCC最近的報告也使用這個基線作為工業化前溫度的代用值,而且關係到瞭解關於《巴黎協定》目標的進展。
WMO採用六個國際溫度資料庫,分別是:HadCRUT.5.0.1.0(英國氣象局)、NOAAGlobalTempv5(美國)、NASAGISTEMPv4(美國)、伯克利地球(美國)、ERA5(ECMWF)、JRA-55(日本)。
世界氣象組織是聯合國系統關於天氣、氣候和水的權威機構
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聯繫:
Clare Nullis,WMO媒體官員:cnullis@wmo.int。電話:41-79-709 13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