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1/27
2025 年國際教育日:每年,世界各地都會慶祝國際教育日,以紀念教育在確保和平與發展的重要性。聯合國大會“決定設立這一天,以表明堅定的政治意願,支持為所有人提供包容、公平和優質的教育的變革行動。”
每年的 1 月 24 日是國際教育日。今年是慶祝活動的第七年,主題為「人工智慧與教育:在自動化世界中保留人類的自主權」。自 2018 年起,已有 59 個成員國設立了該日。該決議於2018年12月3日在聯合國大會通過。
2025 國際教育日:人工智慧與教育
2025 年國際教育日強調了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變革潛力,同時也強調了保護人類自主權的重要性。
2025年1月24日是國際教育日,主題為「人工智慧與教育:在自動化世界中保留人類的自主權」。這個主題引發對人工智慧與教育互動方式的批判性評估,並強烈呼籲在更自動化的世界中保留人類的自主權。由於人工智慧技術不斷滲透到日常教育系統中,研究這些技術對學習、教學和整體教育體驗的影響至關重要。
人工智慧在學習中的出現
人工智慧正在成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富裕國家。超過三分之二的中學生已經使用人工智慧工具來完成學業。教師也使用人工智慧來規劃課程和檢查學生的作業。甚至以前由教師和專家進行的招生和入學指導現在也受到了人工智慧的影響。
人工智慧與學習的融合既帶來了光明的機遇,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3 年 5 月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只有 10% 的學校和大學建立了人工智慧使用的官方框架,這表明人工智慧在教育環境中的採用還處於起步階段。全球人工智慧教學格局顯示出顯著的不平等:到 2022 年,只有 7 個國家為教師開發了人工智慧課程,只有 15 個國家將人工智慧培訓納入其國家課程。
同時,數位監管也呈現趨勢,近40%的國家推出法律禁止或限制在學校使用手機,而6個月前這一比例僅24%。這些統計數據凸顯了科技與教育融合的複雜動態。儘管面臨這些挑戰,人工智慧的潛力仍然引人注目。它提供個人化的學習體驗,可以自動執行管理任務,並提供數據驅動的學生表現洞察。
展望2025年,隨著智慧輔導系統和自適應學習技術的開發以適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人工智慧在教育中的作用預計將擴大。最大的挑戰是製定全面的道德準則,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優勢,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
人工智慧在學習上的應用現狀
由於人工智慧的影響,學習領域正在發生快速的變化。最近的統計數據讓我們深入了解了教育領域的這項變化:
2023 年人工智慧教育科技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39.25 億美元,未來十年的預測值龐大。
根據最新報告顯示,超過 89% 的學生確認使用 ChatGPT 完成作業。
超過58%的大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可見其在教育工作者中的接受度已經十分廣泛。大多數教師(72%)擔心生成式人工智慧在課堂上的出現會導致抄襲和作弊。這些數字顯示了人工智慧對學習者和教師的極端影響,因為它改變了知識的學習和測量方式。
人工智慧與教育的融合需要採取細緻入微的道德方法,平衡技術潛力與以人為本的原則。教科文組織強調使用人工智慧來補充而不是取代人類教師的重要性,同時確保制定強有力的負責任的實施指導方針。關鍵基礎設施挑戰依然嚴峻:四分之一的小學缺電,60%的小學沒有網路連接,凸顯了策略資源配置的必要性。
人工智慧和人類的道德使用
關鍵的道德考量是:明確的教師培訓協議、學生資料的保護、系統透明度和包容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張,最低年齡應為13歲,才允許在課堂上使用人工智慧工具。它進一步支持平衡使用人工智慧的優勢,而不會造成任何形式的教育不平等。該組織呼籲各國政府對人工智慧發展進行投資,不要將這些資金從其他必要的教育服務中挪用。
到 2025 年國際教育日,重點是保護人類自主權,確保人工智慧成為賦權工具而不是控制機制。這種方法需要謹慎引導科技整合,致力於解決現有的教育不平等問題,並利用人工智慧的潛力創造更個人化、更容易獲得的學習體驗。
人工智慧教育的未來
2025 年國際教育日強調了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變革潛力,同時也強調了保護人類自主權的重要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全球教育工作者正在應對這一複雜的情況,廣泛的技術進步正在迅速改變學習環境。
目前數據表明,教育科技的採用面臨重大挑戰。例如,只有 10% 的學校和大學建立了官方批准的人工智慧使用框架,到 2022 年,只有 7 個國家為教師開發了人工智慧程式。儘管有這些限制,但人工智慧仍然為個人化學習、行政效率和數據驅動的教育洞察帶來了光明的機會。
道德考量並沒有在混亂中被忽略。建議包括將使用人工智慧課堂工具的最低年齡設定為 13 歲、保護學生數據、確保透明度,並將人工智慧作為人類教師的補充而不是替代。這一點至關重要,特別是在四分之一的小學沒有電,60% 的小學沒有網路連線的情況下。
目標是發展一個教育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技術可以增強而不是削弱人際互動。因此,學生們已經為一個日益自動化的世界做好了準備,但在這個世界中,學習的本質仍然是人性化的:同理心和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