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係「上不封頂」 領土訴求妥協於地緣政治

GCWPA 日期:2024/09/03  

賴清德總統日前以俄羅斯歷史上侵占中國廣袤領土、但雙方仍維繫友好關係為例,說明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嚇,意不在民族主義與領土訴求。事實上,從中共與前蘇聯到俄羅斯的交往歷史可見,中共地緣政治下的現實主義考量,遠高於以領土為口實的民族主義。

1858年清咸豐8年俄國在英法聯軍期間,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割讓土地。(中央社製圖)

1858年清咸豐8年俄國在英法聯軍期間,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割讓土地。(中央社製圖)

中俄關於領土問題的處理,必須追溯至1989年5月間、時任俄共總書記戈巴契夫的北京訪問。就在天安門廣場坐滿百萬示威學生之際,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氣定神閒地對戈巴契夫說:「鑑於清代被沙俄侵占的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是通過條約規定的,同時考慮到歷史和現實的情況,我們仍然願意以這些條約為基礎,合理解決邊界問題。」

這樣的說法,和鄧小平為求發展經濟而「韜光養晦、絕不當頭」的現實主義外交理念相符,也和中共自毛澤東以來向蘇聯「一邊倒」的地緣政治考量相符。

有了鄧小平的定位,之後主政的江澤民,在1991年與前蘇聯簽署了東段國界協定、1994年又與俄羅斯簽署了西段國界協定。剩下的一小段,江澤民之後主政的胡錦濤在2004年與俄羅斯簽署了「中俄邊界東段補充協定」。

至此,中俄間的領土問題全部「解決」,鄧小平提到的,根據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中國失去的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自此成為「歷史」與「現實」,不再成為「訴求」。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東段協定、西段協定或東段補充協定,中共至今沒有對外公布內容,仍屬「密約」。目前為止,在中國的網路搜尋引擎中,「中俄邊界」和「六四」、「法輪功」都被列入「黑字」,找不出任何有用的資料。

中共唯一一次的公開宣傳,是胡錦濤主政時期簽署的東段補充協定,從俄羅斯手上要回了黑龍江、烏蘇里江交界處的銀龍島及一半的黑瞎子島,總計337平方公里。對此,中共媒體引以為民族主義勝利,但在識者眼中,以放棄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反帝訴求,換回337平方公里土地,用台諺來說,無疑「一套西裝換三件內褲」。

為了不讓中共未來再有反悔空間,俄羅斯方面不止一次在雙方會晤的場合中強調:從此雙方「任何的領土要求或圍繞著邊界的任何爭執都將是不可能的。」江澤民在2001年簽署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也對俄羅斯承諾:雙方「相互沒有領土要求」、將「遵循領土和國界不可侵犯的國際準則」。

此後,中國繪製的地圖中,緊鄰黑瞎子島的俄羅斯大城哈巴羅夫斯克,中國不再用括號引注為「伯力」(中國對該地的稱呼),符拉迪沃斯托克不再是「海參崴」、布拉戈維申斯克不再是「海蘭泡」。直到2023年2月,中國官方才又恢復要求加註中文名稱。

至於習近平主政之下的中俄關係,「上不封頂」成為熱門用詞。2022年2月間,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親自到中國參加冬季奧運開幕式,給足了中共面子,當時專責對俄關係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就公開說,中俄關係「上不封頂」、「永遠在路上,沒有終點站,只有加油站」。

雖然說出這段話不久,樂玉成就被調職,並在60歲以副部級職位退休,但他的問題不在對中俄關係「上不封頂」的定位,而是俄羅斯在他說話當日之後20天即對烏克蘭發動戰事,樂玉成錯失了這則重要情報。

中、俄這樣的友好關係,既基於地緣政治,也基於現實主義,是一種「權宜婚姻」(marriage of convenience),始終不能真正穩固,許多俄羅斯國際關係學者判斷,一旦俄羅斯陷於分崩,第一個趁機咬上一口的,必然是中共。(中央社記者朱建陵台北特稿 編輯:張淑伶/楊昇儒)11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