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希望 台灣新政府制定了民主、繁榮和永續未來的計畫  Cultivating Hope

May 01, 2024 | By Kelly Her / GCWPA Aug 15 2024

The National Project of Hope envisions a more equitable and sustainable Taiwan.

充滿挑戰的時代為那些有勇氣抓住機會的人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在氣候變遷、COVID-19 大流行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背景下,世界各國政府推出了從數位轉型到淨零排放目標再到全球供應鏈重組等發展措施。當選總統賴清德也懷抱著這些雄心壯志,在他的國家希望工程中為台灣描繪了一條持久民主和平、創新驅動繁榮和公正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製定藍圖時,黎智英徵求了台北市下一代基金會、新風基金會(NFF)和台灣智庫等研究機構的建議,並收集了超過200名學者、行業專家和非政府組織的意見。

該行動計畫的三大戰略軸是即將離任的總統蔡英文對民主、主權、安全和繁榮四項承諾的延伸。這張藍圖的其他核心原則是黎智英去年七月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的專欄文章中概述的維護兩岸和平與穩定的四大支柱。在他的領導下,台灣將尋求增強威懾和自衛能力,增強經濟彈性和供應鏈安全,深化與其他民主國家的夥伴關係,並保持兩岸政策的一致性。

民主和平

維護台灣的民主生活方式是賴清德的首要任務。台灣智庫理事長呂矅志認為,和平是公平繁榮社會的重要基石。 「縱觀歷史,民主與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相關性,」他說。 “然而,地緣政治競爭和全球環境的不確定性可能會破壞這一基礎。”為了減少地區的不確定性,賴主張以務實的態度處理兩岸關係,承諾維持現狀,同時在尊嚴和平等的基礎上促進與中國的對話和交流。


面對北京的軍事威脅和經濟脅迫,當選總統也誓言將繼續支持台灣的自衛和武裝部隊的作戰效率。在蔡英文的領導下,台灣增加了國防預算,改革了徵兵和預備役制度,並升級了軍事訓練。黎智英計畫進一步加速關鍵改革,特別是不對稱作戰和民防能力改革,以確保台灣 2,300 萬人民的安全。

至於國內民間,劉建議政府將非政府組織和年輕人與外國同行聯繫起來,讓他們擴大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從而擴大台灣的國際影響力。他補充說,青年發展對國家未來的創新和繁榮尤其重要。

前國家基金會主席、台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東昇表示,國家希望工程證明了新政府堅持民主治理的決心。 「政府長期以來致力於保護人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陳說。 “國家的民主成就和對和平的追求是世界上志同道合的國家支持台灣的主要原因。”他補充說,它參與國際事務意味著更強大的全球聯盟。

在即將上台的新政府的國家希望工程下,台灣的經濟目標將會發生重大轉變。有鑑於經濟安全與國家穩定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繫,政府高度重視從傳統的工廠生產轉向創新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這項議程的核心是迅速實施加速數位轉型、促進產業升級、促進淨零轉型、推動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開發和應用的措施。將台灣定位為智慧科技島,旨在引領一個以永續、包容性成長為標誌的經濟繁榮新時代。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新政府制定了一項策略,以加強貿易關係並鞏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這需要積極尋求與主要貿易夥伴達成更多雙邊和多邊協議。此外,政府致力於培育新興產業、支持創業企業,培育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這將透過策略資本投資、人員發展措施和簡化的監管框架來實現,同時努力在全社會平等分配經濟進步的成果。

劉說,維護國內經濟、政治和社會穩定是台灣外交的關鍵。過去八年,在吸引資本回流、推動產業升級、強化基礎建設等政策的推動下,中國經濟展現出韌性和成長動能。該研究人員表示:“COVID-19 大流行凸顯了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作用,特別是在半導體製造領域。” “台灣可以幫助的舉措,加上國家有效的疫情應對措施,已經獲得了全球的認可。”


儘管如此,新政府必須應對多項挑戰,包括勞動力短缺、薪資停滯和人口老化。劉主張採取進一步放寬移民政策、加大人才發展投入、包容性產業成長等積極措施來解決這些迫切問題。此外,利用高科技解決方案解決護理等社會福利問題對於確保社會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同時,陳強調,台灣近年來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不僅歸功於其尖端的工業技術,也因為其對民主原則、平等互惠的堅定承諾。來自世界各地尋求貿易、投資和技術合作機會的商界領袖和政府官員的湧入證明了這一點。陳說:“台灣在資訊和通訊技術以及半導體製造方面的實力推動了其經濟成長並提高了其全球競爭力。”他敦促政府繼續支持新興產業,從而促進經濟進一步擴張,並提高台灣的國際地位。

公正的可持續性

在致力於建立一個公平和永續發展的社會的過程中,賴先生優先考慮保護人民的權利和尊嚴以及環境完整性。這種做法意味著增加對兒童保育、教育、醫療保健、長期照護、技能培訓、社會住房和青年發展等關鍵領域的社會投資,同時解決種族、性別和勞動平等問題。透過減輕家庭負擔、保障基本勞工權利和確保所有公民的平等機會,政府旨在賦予個人權力去追求自己的願望並充分發揮其潛力。


陳讚揚政府採用社會福利投資模式,將重點從單純的補貼和紓困資金轉向對人和整個社會的投資。他說:“這個模型認識到不同生命階段之間的聯繫,設想個人從青年時期的福利支持接受者轉變為成年時期的積極貢獻者,並在老年時又回到接受者。”透過優化人力資本生產力和促進公民參與經濟活動,該策略將個人定位為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驅動力。

同時,氣候政策和環境永續性仍然是新政府議程上的重要議題。黎智英重申台灣致力於透過加強公私夥伴關係、從化石燃料轉向風能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擴大開發項目和對淨零技術的投資以及實施碳定價機制,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政府尋求在農業、建築、消費支出、工業活動和交通運輸領域推廣低碳實踐,為綠色未來鋪路。

陳強調了這些挑戰的相互關係,強調在當今相互關聯的世界中解決本地和全球原因和後果的重要性。本屆政府對環境保護和經濟成長的關注凸顯了其對促進全球公民意識、激勵個人承擔社會責任以造福全世界社會的承諾。

國家希望工程是照亮和平、繁榮和永續發展之路的燈塔。它體現了台灣人民的共同願望,並強調了台灣作為正義力量的角色。 「和平不僅取決於軍事和經濟實力,還取決於台灣成為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成員,」賴新政府在去年10月的外交招待會上說。 「展望未來,我們將充分秉持『台灣能幫忙』的精神,在農業、基建、公共衛生、人道主義援助等領域做出更多貢獻,同時加強與我們的外交盟友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國家在可持續項目上的夥伴關係,以支持國家的可持續發展。”